看过网上有一些“外卖骑手困在算法”的文章。要我说呢,算法有利有弊,有顺道率计算,大数据分析会精准根据配送习惯和预计路线派单,让你干起活来更加便捷;弊端就是把你拿捏得死死的,真是拿捏死死的。
接的单子少,赚不到钱,只能把时间拉满,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;效率提高了,送的数量提高,但同时单子的单价也相应下来了,拿到手的收益和之前差不多。另外,像下雨等恶劣天气,也不考虑骑手实际情况,只是一味加单。
还有一情况:只要是平台给你派的单子,你正常送就不会超时;如果自己去抢单子送,那就极有可能会超时。这是因为,后台派的是按你配送路线、配送时长、配送习惯计算出来的单子。而你自己抢的,属于计算之外的,就极有可能就会超时。

现在都在说单价一降再降,以前一单能拿多少多少钱,8块钱、6块钱什么的,我就问他们,“以前单价高,你挣到钱了吗?”
以前单价是高,但是单量少,平台派单也不像现在这么智能,可能给你东派一个,西派一个,不像现在这么顺道。虽然说现在单价下来了,但是总体收入还是可以的。
你改变不了它,只能改变自己。打个比方说,平台是一座山,山上有金矿,有人说,“来,咱们哥几个去挖金矿。”但真正挖起来,有的说山太陡了,石头太硬了,不想干。你能改变吗?改变不了,那就使劲努力去跑,咱为的是结果,不是为了过程的舒适。
骑手就像草,长也长不高
平台和骑手的关系是什么?
依我来看,我虽然穿的是外卖平台的工作服,其实不属于这个平台的员工。平台是和第三方配送公司签合约,我们是跟第三方公司签的合约,社保都是我们自己缴纳。
很多骑手都陷入在一个思维里,“我给谁在打工,谁就要给我缴社保”。我的想法就不一样,我想的是这只是个平台,我是在平台挣钱的,制度可以接受我就干,接受不了我就不干了。

至于为什么骑手不管挣多少,都会感觉这个工作很卑微?我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:很多在写字楼里的白领,一个月可能就几千块钱的工资,我的工资甚至是他们的几倍,但是为什么被他们瞧不起?
我认为有两点:第一是有一部分骑手确实素质不高,给人们造成了普遍认知——骑手就是那个样,穿得脏兮兮的,说话粗俗,对顾客也不客气。有些骑手从睁开眼睛就这样,“什么破单子,派个7楼,谁去?”等个红绿灯也骂,送餐时也骂……我觉得这种骑手就应该被鄙视,这种行为就算不干骑手,换到另外一个行业也干不好,也会被鄙视。
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是骑手没有成长空间。你今天出工干活,就有收入;明天不干活,就没有收入。干一年是这样,干三年、五年、八年,还是这样。但是如果干一个可成长性的行业,深耕十年,是不一样的。
打个比方说,同样的一年,骑手就像草,你每年在成长,但还是草,长不高也长不大。另外一种是“树”,有可能收入远不如骑手,但是假以时日,三年五年,十年八年,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,这个时候谁敢去踩你?